公务航空,又称“社团航空”。是指以专业飞行员驾驶单位(企业或事业单位)自备的飞机进行为单位本身业务服务的航空活动。原则上这些航空活动不得进行商业性飞行。
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务航空迅猛发展,全球最大的500家企业80%以上都有自己的机队或飞机。它们使用这些飞机运送经理人员或职工到工作地点,或者用来接待顾客。在一些偏远地区有的公司用公务飞机接送职工上下班。公务航空为大型企业及跨国公司提供了灵活和快速的交通手段,收到了巨大效益。公务航空已成为通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消费升级和市场愈加成熟,公务机客户对运营企业的选择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2021年,国内公务航空企业持续加大装备投入,提升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准,为开拓国内外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港澳大湾区拥有最密集的财富、人员与物资流动,历来是我国公务航空的发展重地,中国公务机机队规模最大的运营企业绝大多数都将主运营基地或基地之一选在大湾区,公务航空飞行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区域中长期居于首位。 全国现有的17家公务机固定运营基地大湾区就有5家,是中国具有潜力的公务机运营管理中心。
航局印发《“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明确聚焦公益服务、新兴消费、短途运输、无人机应用和传统业态等五个重点领域,加快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提出“积极推进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和“释放通用航空消费潜力”,从基础建设和扩大消费两个方面加快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当前,中国发展通用航空呈现出新的优势,不仅国家将通航放在更具战略性的地位,区域也开始聚焦通航领域,并出台相应政策。海南、黑龙江、广东等地纷纷出台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鼓励政策,为通用航空运营商们提供帮助,四川、湖南政府更实现了通用航空地方政府立法“零”的突破,地方政府成为推动区域通用航空发展的主导力量。但相比发达国家,中国通用航空领域总体规模依然较小,人才尚有缺口,围绕个人消费的高附加值的通航产业业态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加速通用航空机场建设也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