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发力的关键点。华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超采一度十分严重,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过,记者最近在河北、北京、天津采访时发现,如今这三地的地下水状况,有了很大转变。
在河北省邢台市市郊的武家庄村,当地村民提起泉水,感慨万千。今年70岁的宋大爷是土生土长的武家庄人,在水边生活了一辈子。宋大爷说,狗头泉是邢台百泉泉群的一部分。百泉泉群是河北省历史名泉,《山海经》中都曾经有过记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百泉泉群全部水面至少上千亩,芦苇密布。然而,随着工农业生产用水量的增加,水面逐步缩小、分割,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百泉泉群基本消失。
干涸后的狗头泉,成了一个六七十米深的沙坑,只有最深处偶尔会存留一点点水。紧临着的另一处泉眼,干涸后水面彻底消失。狗头泉的消失是因为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
邢台百泉的干涸是华北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真实写照。华北地区京津冀三省市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6%,却承载着全国8%的人口、8.5%的经济总量,由于长期持续超采,华北平原区地下水累计超采超过1800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市40年的用水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地下水超采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严登华:没水了,导致植被退化,植被退化导致地表沙化、风沙的问题等就都出来了。这是看得见的,还有看不见的,地下水的含水层,我们叫地质环境,地质环境的含水层就会发生破坏,整个地下不同层位也会发生破裂、破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