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下半场,后视镜要“下车”了吗?

作为驾驶人的“第三只眼”,汽车后视镜诞生已经百年,现今正面临被淘汰的处境。

2022年末,国家标准号为GB15084-2022的《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发布,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将全面取代现行发布于2013年的旧国标。

新国标的最大的亮点是:电子后视镜不但可以安装,而且允许取代传统后视镜。

近期,国内外宣称搭载电子后视镜的车型此起彼伏。1月9日,吉利旗下高端品牌路特斯汽车官宣,ELETRE车型将成为中国首批装备流“媒体外后视镜”(即电子后视镜)的汽车。

就在几天前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索尼、本田联合打造的概念车也配备电子后视镜,但该车将于2025年上半年开始接受预订。2022年末的广州车展,首次亮相的广汽埃安纯电超跑Hyper?GT,也采用了电子后视镜的设计。

待新国标施行后,搭载电子后视镜同时取消传统后视镜的新车,就可以在中国合法上路。本文通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1、汽车后视镜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历程?

2、相比传统后视镜,电子后视镜有何突出优势?

3、汽车智能化浪潮下,传统后视镜会被取代吗?

1ONE

好用,但难

所谓的“电子后视镜”,是一种新型的“间接视野装置”,学名为“摄像机-监视器系统”(Camera-Monitor?System,简称CMS)。

电子后视镜包括内外两部分,“电子内后视镜”亦称“流媒体后视镜”,是一块安装在汽车内部的显示屏幕;而“电子外后视镜”对应着传统的汽车外部后视镜,也就是大家常见的“大耳朵”。

相比传统后视镜,电子后视镜主要有三大优势:

第一,结构更小,风阻更低。

电子外后视镜只是一个摄像头,因此其体积可以缩小至传统后视镜的三分之一,甚至可以更小。从专业的空气动力学角度分析,更小的结构意味整车迎风面积更小,从而降低风阻、减少风噪,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燃油车的油耗、提升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2022年8月,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电动汽车上的外后视镜,会让电动汽车减少约5%的续航。

第二,受自然因素影响更小。

在摄像显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的加成之下,“外部摄像头+内部显示器”的解决方案可以大幅改善自然条件的不利影响,比如车主饱受困扰的雨水覆盖后视镜、起雾、夜间光线不足等“疑难杂症”,在电子后视镜面前都是“小儿科”。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