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良资产处置?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023

什么是不良资产处置?

不良资产处置是指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对资产进行的价值变现和价值提升的活动。

资产处置的范围按资产形态可划分为:股权类资产、债权类资产和实物类资产;资产处置方式按资产变现分为终极处置和阶段性处置。终极处置主要包括破产清算、拍卖、招标、协议转让、折扣变现等方式,阶段性处置主要包括债转股、债务重组、诉讼及诉讼保全、以资抵债、资产置换、企业重组、实物资产再投资完善、实物资产出租、资产重组、实物资产投资等方式。

不良资产处置行业起源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经历三次大规模的银行不良贷款剥离,在近三十年发展期间,监管环境不断完善。财政部、银监会于2012年颁布了《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以及财政部于2015年颁布了《金融管理公司开展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办法》,对不良资产管理业务活动、公司治理等方面不断完善监管,为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围绕拓宽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将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扩展到中小银行的呼声日渐强烈。

不良资产处置需要很多专业能力,包括资产保全、法律等方面的能力,而中小农商行的自身处置能力相对有限。农商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相对狭窄,AMC对农商行风险化解的供给不够,制约了其风险处置能力的提升。

加快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内在要求。目前,银行业须严加防范信贷资产劣变,且有万亿元不良资产待处置。

不良资产证券化被视为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盘活存量的重要工具,根据中债资信统计数据,2022年共发行不良ABS产品69单,规模共计320.12亿元,连续3年保持增长,发行机构以国有大行为主,股份行和地方性银行也逐步参与其中。

加快推进中小银行化解风险更为必要。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全国中小银行共处置不良资产6700亿元,同比多处置1640亿元。而银行业不良资产占据不良资产市场近“半壁江山”,这也显现出我国不良资产处置正在提速。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新阶段是回归不良资产处置的主业,聚焦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为促进企业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和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