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OCT设备是目前图像清晰度较高的眼底病诊断设备,是继眼科放射诊断,超声诊断,血管造影诊断后又一全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1993年,人类开始采用OCT技术对活体内的视网膜结构成像诞生。与其它成像技术相比,OCT可以提供拥有微米级分辨率的活体组织形态图像,因此,在医学界,它成为了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前沿技术。
眼科OCT设备所用的原材料或零件较多,上游产业较多,主要是五金、电子元器件(开关、电路、电源、电子显示器件、电阻等)、光学元器件(反射器、滤光器、偏振器、光学镜头等)、橡胶、工程塑料等行业。眼科OCT设备的下游行业包括医院、诊所、研究机构、眼镜店等。其中,医院是较为主要的应用领域。
2013-2017年,我国眼科OCT设备行业供给规模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一方面是眼科OCT设备价格高昂,市场需求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随着国产眼科OCT设备性能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应用开始增多,国产设备价格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眼科OCT设备价格水平,导致行业供给规模增长速度缓慢。
目前OCT设备约占OCT市场体量的65%。原因在于,OCT在眼科的应用要比心血管早约10年时间。虽然我国眼科OCT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技术突破,但中国眼科OCT设备行业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当前的OCT设备市场,不少创新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者认为,产品层面上,和智能手机类似,由于供应链体系的化,中外企业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国内OCT公司和国外公司的主要差距,还是在运营和销售体系上。一款成熟的器械产品往往需要一套完整的市场销售体系来支撑。公司不仅要配备专业的市场人员进行推广和运营,还要在全国范围内找到代理商。
眼科OTC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前景投资分析
眼科消费属性获市场认可,资本市场投资标的迅速丰富。眼科领域70%的治疗依赖手术完成,药占比低、学术文献发表少,在公立医院属于边缘科室,但屈光手术、视光服务、白内障人工晶体(高端功能性晶体)、干眼症治疗等均有强消费属性,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属于基础医疗外的消费升级需求。在我国,眼科疾病患者人数规模十分庞大,所涉及患者人群十分广泛。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22年我国屈光不正患者超7亿人,占全国人口数量的近50%;干眼症患者近3.6亿人,占全国人口数量的近30%;白内障患者逾2.2亿人,且我国60-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为80%。不仅如此,作为全球三大致盲病种之一,黄斑病变这一危害大且容易被忽视的中老年眼底病,尽管在总人群中的占比不高,但基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当下患病人数也达到了近30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