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文化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抗击疫情中形成的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目前中国网民规模9.4亿,互联网普及率67%,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以及网民付费习惯的养成,数字文化产品的消费潜力和市场价值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数字文化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以及数字化视频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技术的文化的数字化共享。它是依托各公共、组织与个体文化资源,利用VR、AR、3D等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实现文化传播的时空普及与内容升级,具备创新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文化服务与共享模式。
数字文化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分析
数字文化产品高人气的背后,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文化需求进一步扩大,与精神生活相关的文化、旅游、艺术等日渐成为“刚需”,需求侧持续“井喷”。从影视、游戏、动漫,到网络文学、短视频、网络直播,再到“云观展”“云演出”等新业态、新形态,这些数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全面丰富着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的种类和质量。全息呈现、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让抽象、静态的文化成为可观、可闻、可触的可沉浸式感知的活态文化,极大地优化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依托数字化技术发展出的社交电商、IP经济等众多新兴文化消费场景,改变了传统线性的文化生产和供给模式。
文化产业数字化,使文化产业的组织方式和价值链构成发生变革,数字技术与文化的速度融合,塑造了文化产业的新模式、新特征。伴随数字文化场景的持续拓宽和文化科技融合的持续深化,数字科技将赋能更多文化产业应用场景。此外,随着新基建政策出台,文化领域的新基建成为驱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2021年,数字文化产业资本市场表现强劲,融资规模达2344.64亿元,同比增长54.59%,占文化产业融资规模的62.45%,比2020年增加6.64个百分点。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数字文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
2022年,全国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43860亿元,比上年增长5.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4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36.0%,占比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在16个行业小类中,13个行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增长面达到81.3%。其中,数字出版、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增值电信文化服务和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30.3%、21.6%、18.6%、16.9%和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