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已经烧到家门口,黄黎明上任一年多,仍没能将光明乳业带出谷底。
这位技术出身的企业掌门人,面临的是一个复杂且激烈的市场。当常温奶战罢,各大乳企在低温奶、奶粉、奶酪这些细分领域又寸土必争。
在这种背景下,光明乳业的处境颇为尴尬。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可以发挥强大的渠道和奶源优势,轻松杀入新战场。光明乳业这几年历经策略调整和人事变动后,靠什么重回增长,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变局
熟悉中国乳制品市场的人士已经察觉到,过去三年行业遭受影响,也加剧了变革。从上游牧场建设,以及新兴消费群体、多元化产品的出现,都为整体反弹带来憧憬。
2022年,国内原奶产量突破4000万吨,销售规模预计5000亿元,中国乳业消费进入新周期。市场需求更为多元,乳制品从单纯提供营养的角色,逐步向休闲零食、特色乳制品,以及具有产地优势的乳制品方向发展和升级。水牛奶、牦牛奶、羊奶等小众产品,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户群体。
对这些更加细分领域的敏锐,行业龙头也未缺席。伊利去年推出哈密瓜酸奶、金典呼伦贝尔纯牛奶等;皇氏乳业稳坐水牛奶头把交椅。在一些功能性奶粉产品中,蒙牛、伊利、飞鹤均有所涉猎。
在这个变化的市场里,光明乳业去年也推出了诸多新品,如爆珠酸奶、高钙奶酪棒、一品咖啡棒冰等,去顺应需求。
不过,公司交出的业绩并不乐观。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82.15亿元,同比下降3.3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9.11%至3.61亿元,为2019年以来最低值。
这着实给新掌门人黄黎明平添了几分压力。2021年底上任之时,他曾定下2022年业绩目标,实现营业收入317.77亿元,归母净利润6.7亿元,实际仅分别完成88.79%、53.88%。
分化
早年间,光明乳业通过鲜奶和送奶上门的服务,横扫上海及长三角20多座城市,高峰时期,在整个华东区域拥有1万多个网点。
1999年,公司在液态奶、酸奶市场占有率分别达33.35%和12.35%,雄踞国内之首。3年后,公司顺利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乳业第一股”,当年营收规模超过50亿元。当时,伊利股份年营收刚过40亿元,蒙牛乳业仅有16.68亿元。
然而,风光不过三两年。很快,依托内蒙古牧场资源,伊利、蒙牛快速崛起。它们借常温奶产品,以价格和运输、保存等优势,席卷全国市场。光明的行业龙头地位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