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高值耗材是一类技术含量高、安全要求严、产品价格贵的医疗耗材,包括植(介)入性的骨科、心血管、眼科、神经外科器械以及体外循环、血液净化类设备等多个细分品类。
各赛道国内产品技术发展阶段、进口替代情况等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心血管、骨科、血液净化耗材中部分品种技术较为成熟,进口替代也较为完全,如心血管的冠脉介入、封堵器等产品,国产化率已超过80%。但是,现仍有一半以上的高值耗材品类,仍以进口产品为主。
62轮集采后,高耗集采已覆盖大约17个品种。自2019年《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以来,国内高值耗材便开启持续性的集采降价,截止2022年5月,国内高值耗材已经历经约62轮集采,包括3轮国产、25轮区域联盟集采和34轮省级集采,采购产品包括骨科植入、血管介入、眼科、神经外科等大约17类耗材。整体来看高值耗材集采模式已经逐渐成熟,未来将逐渐成为常态化行业趋势。
医用高值耗材行业现状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卫生投入的持续增长、支付能力及健康意识的提升,使得医疗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医用耗材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医用耗材行业第一大细分市场为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占比约为60%,其次为高值医用耗材,市场占比为15.41%。
国内高值耗材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手术器械发展,目前进入中高速成长阶段, 2022年我国高值耗材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2016-2022年CAGR为13.1%,其中血管介入类与骨科植入类耗材是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的高值耗材。随着国内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以骨科、血管介入等为代表的高值医用耗材将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医用高值耗材行业产业链
医用高值耗材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为研发和制造商,下游为终端和经销商。上游医用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中游研发与制造形成不同品类的高值耗材,下游流通与使用由渠道商备货周转并完成临床配台、跟台及物流配送工作。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医疗服务资源明显改善。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3.3万个,其中医院3.7万个。
医用高值耗材行业壁垒
行业准入壁垒
由于医用高值耗材领域中的植入性耗材需要贴合人体的组织结构和长期停留在人体内,国家对其研发、生产、流通等全环节都进行严格监控。本行业产品均属于二类或者三类医疗器械,国家药监部门实行严格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注册制度,新设立的企业需获得产品注册证之后方可向省级药监部门申请审核办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二类或三类医疗器械,特别是三类医疗器械在产品研发、产品试制、标准建立、注册检验、动物实验、临床实验、注册申报、生产许可等各个环节有相当严格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定,对于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来说,获得行业准入及产品许可的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难以在短期内与已有企业产生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