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技术发展获得巨大突破
据科技日报,近日,美国塔夫茨大学细胞农业中心研究人员开发出永生化的牛肌肉干细胞(iBSC),可快速生长并分裂数百次,甚至可能无限期分裂。美国化学会《ACS合成生物学》期刊中描述的这一进步,不但能提供更多的肉类产品,还意味着研究人员将无需从农场动物活检中重复获取细胞。
研究团队对牛干细胞进行了工程改造,使其不断重建端粒,有效地保持染色体“年轻”,并为新一轮的复制和细胞分裂作好准备。使细胞永生化的第二步是让它们不断产生一种蛋白质,刺激细胞分裂的关键阶段,有效加速该过程并帮助细胞更快地生长。
为了使细胞农业(在生物反应器中种植肉类的过程)能够养活数百万人,必须克服一些技术挑战,来自鸡、鱼、牛和其他食物来源的肌肉细胞需经过培养,才能每年生产出数百万吨。
人造肉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亿以上
目前,市面上较为成熟的人造肉制造技术为植物人造肉,植物人造肉以豌豆、大豆、小麦等植物为原料,因此“人造肉”产业链与“豆制品”产业链相似。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根据The Good Food Institute的测算,中国人造肉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在14%左右,初步核算2022-2027年我国人造肉市场将从117亿元增长到226亿元。该机构预测,中国人造肉市场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市场规模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在产品研发、营销策略等方面加大投入,才能在这个市场中获得成功。
据国家统计局4月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国内消费市场正在加快复苏。但在一片勃勃生机之中,却少了前几年火热的“人造肉”身影。
2019年5月,“人造肉”企业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上市。在一众明星投资人和机构的加持下,其当天股价暴涨163%,一时风头无限。
几乎在同一时期,“人造肉”的热度传递到了大洋对面。据《2021中国植物肉行业洞察白皮书》统计,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国内针对“人造肉”(植物基)公司的投资事件多达21件,同比增长500%。有媒体统计数据显示,当时国内有关“人造肉”的公司超过1700家。因此,业内将当年视为中国“人造肉”食品的元年。
2020年伊始,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极高的曝光度依然让“人造肉”牢牢占据食品新闻的头条,俨然成了螺蛳粉之后的又一食品界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