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服务行业市场前景怎样?殡葬是人类文明活动的产物,是社会文明形态的表现方式之一。随着历史社会制度逐渐演进、经济基础持续积累、分工协作机制渐趋成熟,殡葬由一种代表礼制的文化“形态”,自然发展出应民众所需的“业态”属性,集中体现了社会制度和主流价值观的统一。如今,随着人民对精神富足、文化富裕等美好的精神生活需求全面提升,殡葬业不只停留于遗体处理等自然科学范畴,更在民生保障全覆盖、人文关怀广普及等方面被寄予更高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具有丰沛而深刻的内涵,涵盖物质富足、个体自强、社会和谐、公共服务普惠等多层面,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整体美好生活成为社会稳定状态,从而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全生命周期健康。在提高全生命周期质量的共同努力中,专业的生命服务企业是必要的社会力量,如福寿园国际集团(以下简称“福寿园”)成立28年来,持续为逝者生理生命终点提供有尊严的、科学的服务,更在不断探索增加生者情感抚慰的温度、逝者精神生命纪念价值的厚度,通过集团化管理,优化行业链要素供给,为助推行业前行贡献实践经验。
当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增加“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后,七个“有所”体系,基本覆盖了人从幼年到老年各主要年龄阶段和特殊困难群体的民生保障。之后,民政部门提出了“逝有所安”概念,这也是必要且同等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医学界提出“围死亡”概念,连接了从临终到生理死亡阶段的生命照护。提高全生命质量不仅需要科学技术支撑,更需要社会政策设计、文化认知复苏。我国自2008年起新增清明节为法定节假日,这一祭奠祖先的古老节日成为传递亲情、传承文化、感恩纪念、催护新生的全民活动。2014年起,9月30日被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中韩双方开启了首批大规模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民间自发的慎终追远根基与统一部署的赓续英烈精神合而为一,由崇尚英雄、纪念先人而形成的社会向心力越发凝聚。让每个人有尊严地告别这个世界、守护每个逝者有尊严地永久安息,简言之即“逝有所安、故有所尊”,这一价值导向诠释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中的必要环节之一,应是生命服务业所追求的奋斗目标。正如2021年9月17日时任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在国新办举办的“扎实做好民政在全面小康中的兜底夯基工作发布会”上所倡议的,希望未来殡葬成为传承逝者优良家风和良好品德,激励后代努力奋斗、贡献社会的文明载体,更好实现“逝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