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其中汽车3.19亿辆,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1年增加2129万辆,增长5.39%。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19亿辆,占机动车总量76.59%,比2021年增加1752万辆,增长5.81%。全国新注册登记汽车2323万辆,2022年汽车报废量净增测算为571万辆,增长平稳。
我国汽车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保有量不断提升,同时越来越多的汽车也会面临报废问题。报废汽车是指达到国家报废标准或者虽然未达到国家报废标准,但发动机或者底盘严重损坏,经检验不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或者不符合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称为报废汽车。
报废汽车回收处置是对报废汽车进行处理时首先需要经过的步骤,主要目的为抽取废油,拆除能够重新利用的零部件、轮胎、塑料、电子电气设备等等。
报废汽车作为循环经济上游重要的原材料来源,具有非常可观的资源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报废汽车回收处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前景分析报告》显示:
汽车报废回收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和技术性强、协调难度大的管理问题,要实现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法律形式来构建监管体系。
美、德、日等汽车发达国家在报废汽车回收管理方面工作开展较早,政策法规标准配套完善,基本形成了管理方式法制化、回收措施系统化、回收处理责任化的特点。
2019年出台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及2021年出台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暂行办法》两大新规从多个方面解除汽车拆解行业的政策限制,新规一方面解除收车价格参照废旧金属市场价格计价这一限制,调动车主报废汽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放开“五大总成”再制造的权限,允许具有回收资质的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将其出售给具有再制造能力的企业,进而提高了回收企业利润率。
按照2021年发布的《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实施方案》要求,2022年8月工信部组织遴选出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企业,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汽车生产企业为责任主体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模式。
报废汽车是典型的综合型再生资源,可提供钢材、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材料。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报废汽车拆解需求日益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