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是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阳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二十世纪末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国内锂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国内锂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锂电池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据统计,2022中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其中储能型锂电产量突破100GWh;产量方面,2022年中国锂电池产量为239.3亿只,同比增长2.88%;出口方面,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数量为37.73亿只,同比增长10.06%,出口金额达到509.19亿美元,出口金额同比增长79.12%。出口地区分布方面,我国锂电池出口金额最高的地区是美国,2022年,出口至美国的锂离子电池金额为101.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19.87%。德国、韩国、荷兰以及越南紧随其后。
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的占比达到69.0%,主要得益于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出货量的大幅度增长,其总体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的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十年内,锂离子电池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主要电池技术路线。
自2023年年初来,全球锂电材料上游产品价格高位震荡,锂电二阶材料价格反复冲高回落,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微粉级)分别为48.1万元/吨、46.4万元/吨,而2023年1-2月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微粉级)均价分别为46万/吨和47.4万元/吨。锂电企业通过投资参股、签订长单、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2023年以来,国际能源紧缺,电价上涨,市场对储能产品的需求大增,我国锂电池出口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池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8.1%。
锂电池负极材料上游主要包括天然石墨、石油焦、针状焦、沥青焦、二氧化硅、锂盐等原料,中游可分为碳系负极材料和非碳负极材料,下游应用于动力锂电池、消费锂电池、储能锂电池等领域。
“十四五”期间,国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稳健发展,未来行业前景较好,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形势也越来越被看好,特别锂电池负极材料倡导的节能环保,更是符合国家的发展形势,所以未来的行情会更好,引领锂电池负极材料发展方向,继而推动社会资本加大对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创新研发投入,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技术活跃度将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