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3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城市客厅”为人民城市“测温”》的报道。
2023年伊始,来到杨浦滨江游玩的市民张先生发现一个细节:江岸随处可见的饮水机,被设计成3个高度,无论是孩童还是乘坐轮椅的残障人士,直饮都非常方便。
3月1日起,《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城市家具”不断更新,立法解决“最后一台阶”难题,“一江一河”滨水空间一步步朝着更美好的生活场景延伸、衔接、“升温”。
杨浦滨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首提地。牢记嘱托,建设人民的城市,上海正在用行动作答。
2021年12月底,上海市民收到一份新年礼物——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北区正式开放,占地85公顷。有人专门统计,如果把建设世博文化公园的土地进行商业开发,纯土地收入就能超过1000亿元。
类似的情况,在上海并不罕见。
为市民“造绿”,打开“围墙”营造公共空间,这已经成为常态:中山公园拆掉围墙,与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段连成一片;复兴公园、鲁迅公园、静安雕塑公园等接连拆除部分或全部围墙,向市民开放绿意;苏州河开放“水上航线”,黄浦江畔成为全民参与的“大健身房”……
2023年2月,崇明岛最西头东风西沙水域,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专业监测队伍正在监测长江江豚。监测人员曾一次性目击八头江豚,它们或形单影只,或三五成群,在江滩岸线、水道沙洲处,跳跃嬉戏、围猎捕食、漂浮栖息。
“生态环境好不好,动物最有发言权。”很多人并不清楚,上海是一座由湿地发展起来的超大型城市。如今,小天鹅记录达到数千只,貉生活在260多个社区和城市绿地中……上海不断向世界展示:一座超大城市,在高密度人口、高能级经济、高频次交流的情况下,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城市空间不断打开,处处都是便捷可及的“城市客厅”,这正是上海“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生动注脚。
生效了!2022年7月24日,是上海人民城市建设历程中值得铭记的一天。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东路68街坊和67街坊东块旧改第二轮征询首日,签约率即超过97%,高比例生效。这也标志着,历经30年,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宣告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