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6日,多家芯片企业已经披露2022年年报,从年报中可以看出,位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可谓悲喜各异,没能实现“环球同此凉热”。一方面是上游晶圆代工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下游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委靡,芯片设计企业叫苦不迭。专家表示,如今受产业周期与技术迭代等因素相叠加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芯片领域仍然充满变数。
晶圆涨价火热
“抢晶圆”的风潮从2021年就已初露端倪,并在2022年愈演愈烈。2021年8月,台积电发布通知,2022年调涨报价,成熟与先进制程大约调涨10%-20%。到了2022年5月又传出台积电的涨价消息,称台积电自2023年1月起将再次涨价。
不仅是台积电,包括联电、三星等厂商也纷纷推出涨价计划,涵盖了先进到成熟的绝大部分品类,包括处理器、网通芯片、传感器、微控制器和电源管理IC等,这些产品将会依据不同制程技术,调涨价格5%-20%。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最大的晶圆代工厂,自然赚得盆满钵满,2022年中芯国际全年营收约500亿元,同比增长39%,毛利率增长到38%,归母净利润超过12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晶圆代工业务营收为人民币452.9亿元,同比增长41%。
同为晶圆代工的华虹半导体也不甘示弱,2022年,华虹半导体销售收入达到创历史新高的24.755亿美元,较上年度增长51.8%。公司的毛利率也从去年的27.7%提高到34.1%,同比上升6.4个百分点。
纵观市场不难发现,晶圆涨价的底层逻辑还是“供不应求”,尽管世界各大代工厂不断扩展,但很多生产线稼动率依然超100%,订单排到2026年、2027年的情况也不罕见。
针对这种情况,产业观察家洪仕斌指出,一方面是芯片产业自有的周期波动,另一方面,受全球受疫情影响、地缘政治扰动的余波,近年来下游企业难以做出准确预判,例如从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市场存在着晶圆减产与汽车芯片需求旺盛并存的情形,“芯片荒”促使企业积极囤货,晶圆价格水涨船高。
下游进入“寒冬”
与上游晶圆的红火形成对照的,是下游芯片设计企业的冷清,2022年消费电子市场持续委靡,手机、个人电脑出货下滑的同时,新兴家电、穿戴设备也未能支撑出货,包括三星、苹果在内的大企业纷纷砍单,进一步加重芯片设计企业困境。
在此背景下,不少企业业绩纷纷“变脸”,例如韦尔股份2022年实现营收200.78亿元,同比减少16.7%,归母净利润下跌77.88%,扣费净利润更是下跌高达97.61%。
射频芯片巨头卓胜微也未能幸免,数据显示,2022年卓胜微实现营收36.79亿元,同比下降20.59%;归母净利润10.7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9.61%,在此前2019-2021年,卓胜微的业绩“节节高升”,分别同比增长170%、8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