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激发澎湃动力——2023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

  聚焦2023年中国经济丨科技创新激发澎湃动力——2023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之二

  一束“光”,可以“倍增”——从精密加工、精准检测到新型芯片、自动驾驶,光电子信息技术不断跃升,催生出一批新领域新赛道。

  一粒“药”,开始“走出去”——今年以来,公开披露的国产创新药授权“出海”交易超过30个,项目金额约150亿美元,同比增长2倍以上。

  如同播下的种子,创新的力量蓬勃生长。科技这一“关键变量”,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新动能在积蓄

  三秦大地,“光”在集聚。

  能在头发丝上雕花,是激光制造;能耗更低、信息传输更快,是光电子芯片;几分钟发现微小的农药或细菌痕迹,是光子传感……

  位于西安高新区的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先后孵化了50余家与“光”相关的科技企业,多家企业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50%。放眼整个陕西,光子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至300多家,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源头有核心技术成果的转化,产业因创新而兴。

  在美国创立3年后,攥着一把专利的赛富乐斯半导体公司迁到西安。创始人陈辰告诉记者,如果没有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提供的大型先进设备,企业不可能迅速将新一代显示技术产品量产。

  “把科研资源‘势能’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是我们这些年一直努力的方向。”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研究员、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执行院长米磊说,要更快打通样品、产品、商品的转变链条。

  练好“内功”不断升级竞争力,企业因创新而强。

  今年8月,信达生物耗时8年自主研发的托莱西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这是国内首款、全球第三款PCSK9单抗药物,被通俗地称作“降脂针”。

  创业之初,信达生物董事长俞德超的办公室是从苏州工业园区借来的一间屋子,小到甚至容不下一个存放试剂的冰箱。但他信心坚定:要做国际标准的创新药!

  12年里,研发投入累计150亿元,上市10款创新药物;第一款商业化产品达伯舒,是唯一获批一线治疗国内五大高发瘤种的PD-1药物,可由国家医保报销……今年上半年,信达生物营收超过27亿元,同比增长20.6%;三季度产品收入超16亿元,同比增长超45%。

  自主创新能力如同金子,早晚会发光。临近年底,记者走访中国经济发展一线,感受各地培育新动能的“加速度”——

  广东,今年上半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3%;1月至10月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2.3%,为5年来最高增速。

  上海,规划2026年建成特色产业园区约60个,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约550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