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科技3月31日讯(记者 李婷)近日,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机器人”)创业板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
海康机器人最早脱胎于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线,是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聚焦于工业物联网、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在海康机器人公布的历年前五大客户中,除了关联公司,极兔、TCL、圆通、中国邮政等榜上有名。
处于技术和资金密集行业,海康机器人虽然业绩增长亮眼,但招股书也暴露了不少隐忧,外部新老对手环伺竞争加剧,公司产品价格和毛利率下行,存货和应收账款持续攀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多年为负。
竞争加剧,产品单价毛利率下滑
海康机器人的主要客户集中在3C电子、新能源、汽车、医药医疗、半导体、快递物流、电商零售等终端领域,以及系统集成商。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快速增长,并展现强劲的盈利能力。
2019年至2022年前9月,公司分别实现营收9.4亿元、15.2亿元、27.7亿元和28.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548万元、6510万元、4.8亿元和4.3亿元。
伴随业绩增长,海康机器人的市场地位逐渐提升。结合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和公司营收数据,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海康机器人在机器视觉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 %、10%、12%;移动机器人业务市占率分别为8%、9%、12%。
GGII对两大市场未来发展颇为乐观,据统计,2021年我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约78.12亿元。由于叉车替换需求、仓储机器人需求等都较为旺盛,预测我国移动机器人市场在2026年将超过373亿元。2021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为138.16亿元,同比增长47%,GGII预计2025年将达到349亿元。
虽然盈利能力尚可,但海康机器人面临行业竞争加剧的问题。外部不仅有全球巨头企业日本的基恩士(Keyence)、美国的康耐视(Cognex)、挪威的AUTOSTORE等抢食市场蛋糕,还有部分国内上市公司及新秀,例如奥普特、凌云光、极智嘉、海柔创新等。
竞争压力下,在2019年至2022年9月期间,海康机器的移动机器人平均单价由7.9万元/台降至7.2万/台,机器视觉产品平均单价则由1550万/台降至1472万/台。单价下滑拉低了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相应期间内从54%降至44%。
关联交易频现,经营现金流多年为负
背靠大树海康威视,顺利度过冷启动时期的同时,海康机器人早期关联交易问题格外瞩目。报告期各期,海康机器人向关联方采购金额分别为5.3亿元、10亿元、2.5亿元和2亿元,占各期采购总额比例分别为83%、66%、12%和10%。
关联采购金额2020年前后差距巨大,公司解释称,2020年8月之前将原材料采购与生产制造等环节全部委托关联方海康科技完成,故向其采购了较大金额的产成品。2020年8月以后,公司开始自建生产和采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