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时 13 年的新能源车购置补贴退出市场。在经历了2022年同比销量近翻倍的增长后,围绕着新能源车企、产业链的博弈和讨论越来越多。国补退出后,新能源车企有哪些动作?在渗透率已经提前三年完成目标的情况下,新能源车未来的增量又在哪里?如此高的增速下,新能源车企却寒意袭人,2023年又会是新能源车泡沫破裂之年吗?又该如何看待新能源车未来的行情?
国补退出,车企应对策略分化
对于新能源车行业而言,永远绕不过的都是政策支持。国内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始于2010年,在2013年又按照续航里程、能量密度等综合指标进行补贴标准的细化,之后逐渐补贴逐渐退坡,到2022年,纯电及插电混动单车补贴上限分别为1.26万和0.48万元。除此之外,对于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的政策也面临着调整的可能性。
在国补退出后,不同的车企也出现了策略的分化。特斯拉选择的是降价促销,2023年1月1日,特斯拉宣布从2023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交付的Model3和ModelY的新车订单,可享受6000元限时交付激励方案若通过特斯拉合作保险机构购买相应车险,还可享受4000元保险补贴。不过需要看到的是,这种降价促销的策略在消费者端影响极大,近期出现的一大批消费者在特斯拉维权的情况,就是降价促销策略带来的显著负面影响。
还有一些新能源整车厂在提价,如比亚迪宣布自2023年起,对旗下新能源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正式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6000元;广汽埃安宣布自2023年起上调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涨价幅度为3000-8000元;长安深蓝宣布自2023年起对SL03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涨价幅度为2000-8000元;零跑汽车宣布自2023年起零跑T03价格上涨3000元,C11上涨6000元;吉利也宣布自2023年起调整多款新能源车官方指导价,上涨幅度为3000-6000元。造车新势力中的小鹏汽车则宣布2023年各车型全国建议零售价将保持与2022年底的综合补贴后价格一致。
以结果看,车企盈利能力的差距和同价位产品竞争力的差异,是不同车企应对策略迥异的根本原因。虽然尚且无法预知这场国补退出带来的价格战结局如何,但毫无疑问,谁的产品能力更强,成本传导能力更强,将是决定这场价格战结局的重要因素。
车企的应对策略直接影响到市场需求的实现,从当前市场对于2023年新能源车的预期看,利空因素更多,包括国补的退出、2022年的高基数、国内渗透率的阶段性顶峰等。表现在市场上,中证新能源车指数从2022年7月至今已经下跌了超过25%。那么,再次的深度调整后,新能源车又能否在2023年开启一轮新的行情?
需求,2023能否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