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地铁”在各地迅速发展。
智慧地铁行业现状及智慧地铁行业前景分析
智能导航、刷脸进站、自动测温、数字阅读、数字艺术馆……如今,科技范十足的“智慧地铁”给人们出行带来好体验。得益于数字技术运用,地铁不仅是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更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丰富周到的人性化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地铁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场所之一。面对大批流动人群,各城市地铁各显神通,推出形式多样的智能化系统,为防疫作出积极贡献。例如,深圳地铁安检具备“一键上报”功能,能将体温异常等特殊情况以最快速度提供给地铁指挥中心,为联防联控、精准施策提供“靶向”。福州地铁引进的智能人体测温声光摄像机,能捕捉每一名乘客的体温并进行标记,在避免近距离接触的同时,提升乘客进站效率。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不断渗透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人工智能在具有高密度、高流量、高客运特点的地铁上能够发光发热,地铁也在高新技术的赋能下迈向数字化,“智慧地铁”开始在各地迅速发展。
我国城市地铁40年来里程增长195倍 ,目前里程总量已占全球35.26%,且增长仍然在继续。不断延伸的线路和增加的客流为行业带来持续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为轨交运营、车辆维修保养等工作带来了难以疏解的繁重压力,轨交智慧化是必然化趋势。
地铁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最基本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位移,由人、列车、设施设备和管理系统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地铁发展形态就是人、列车、设施设备和管理系统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智慧地铁本质内涵可理解为使地铁具备人的决策、学习、创新和交互能力的新型地铁位移服务系统,其核心是通过借助新一代的思想、理念和技术, 在充分信息获取的数据驱动下,重塑地铁系统中人、列车、设施设备和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人从地铁系统中解放出来,实现从“人适应地铁”到“地铁适应人”,“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被动服务”向“智能服务”的转变。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