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空间将在几十年内耗尽
在我国,高温同样袭来。自6月下旬以来,华北、黄淮等地遭受多轮高温天气,北方多地气温超40。“高烧”模式,也将全球变暖推至台前。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除非进行立即、快速和大规模的温室气体减排,否则达不到限制增暖不超过1.5的目标。若进行快速的温室气体减排并在2050年达到CO2 (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全球升温低于2是极可能的,使升温低于1.6并在本世纪末降低到1.5以下也较为可能。
IPCC AR6明确指出,每一个升温幅度都有重要影响。相对于全球增温1.5,大多数区域在增温2时会面临更大的气候挑战。全球气温每升高0.5都会给部分区域带来极端高温、极端降水和极端干旱事件频率增多、强度增大的风险。当全球增温2时,极端高温更容易超过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临界阈值。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碳排放交易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碳排放交易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
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早在我国的“十四五”规划中,就提出“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韩文科强调,此时的能耗双控已把新能源剔除在外,主要强调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
过去十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6.6%的经济增长。经初步测算,2022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12年下降了36.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连续六年下降,这背后,能源的绿色发展成为重要推力。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为全球减排作出积极贡献。
浙江以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新兴产业培大育强、生态产业价值转化等方面为主线,以建设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为抓手,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绿色低碳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竞争力,新兴产业也纷纷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绿色制造理念贯穿于材料选择、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及废旧物料处理等环节,其所研发的光学膜不仅具有高亮度及均光效果,而且生产能耗进一步降低。宁波禾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将废弃塑料和木粉进行融合,这种木塑复合材料产品远销海外,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力军,浙江引导龙头企业带动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在价值链上实现绿色化和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