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在广泛使用后的十年里,它可能会使全球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这种人工智能投资的激增归因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巨大经济潜力。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专注于基于大型语言模型创建新内容,一个例子是ChatGPT。
多家海外云厂商公布了最新一期业绩报告。其中,微软FY2023Q4营收为561.9亿美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为200.8亿美元,同比增长20%;Alphabet 2023Q2营收为746.04亿美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为183.68亿美元,同比增长15%;Meta 2023Q2营收为319.99亿美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为77.88亿美元,同比增长16%。谷歌云Q2营收为80.3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8%。微软2023财年第四季度的智能云业务营收为240亿美元,同比增幅15%。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资2000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美国的人工智能投资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而全球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可能达到2000亿美元,这一增长可能会提振整体经济。
自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在2022年11月推出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点燃AI热潮,截至2023年7月,全球已发布数百个大模型,仅我国年内就发布80多个,各大厂基本已躬身入局。
即便是百度、阿里、华为、微软、Google 、Meta这样走在AI技术前沿的公司,都在这场“终极玩家”厮杀赛中面临难以回答的问题——“投资巨大,如何盈利?”
飓风刮了大半年,几天前,微软、Google 、Meta 相继发布Q2财报,并宣布接下来将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入以稳固优势地位,但此前上百亿美金的投资并未带来及时的回报。此前凭借ChatGPT股价大涨的微软,财报会后股价连续2日收跌。资本隐隐有躁动迹象。
事实上,多位投资人认为,当前围绕AI大模型的首轮竞争与投资已然结束,接下来的竞争轮次中,只有解决商业化落地,才能缓解投融资难。第二第三梯队是本轮未上车资方的出手方向。
从2023年上半年的人工智能相关的融资事件的轮次分布来看,天使轮、A轮以及战略融资事件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拥有59、57以及38起,共计154起。
当前大多数投资人“出手难”的关键,在于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应用场景去落地,实现商业化,而大多数公司目前可能连过河的石子还没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