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分析

在国家政策利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深度学习AI算法的应用和机械辅助硬件升级等因素的影响,骨科手术机器人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同步提升,推动了我国骨科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脊柱、膝关节和髋关节等假体置换和修复手术,由精准定位系统和操作系统组成,能有效提高手术精准度,缩小创伤面积,减轻病人疼痛以及延长植入假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可由医生远程操作,极大地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基于人机交互模式,关节手术机器人可分为被动机器人、半自动机器人、全自动机器人,目前大多数商用关节机器人都属于半自动机器人;脊柱手术机器人主要分为遥控模式、共享操作模式、监督模式,主流为共享操作模式。

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供应环节,主要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中游为骨科手术机器人生产供应环节;下游主要用于各类综合医院及骨科医院的骨科手术。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显示:

手术机器人可实现高精度手术,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治疗;同时,手术机器人可简化手术操作流程,利于医生上手,降低医生培养成本,丰富医疗资源以应对我国庞大的诊疗需求。此外,在某些手术场景下,医生需要身穿沉重铅衣长时间暴露在辐射之下,容易造成职业损伤。利用手术机器人开展手术可以让医生远离辐射环境,优化医生工作体验。

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应用深度学习的AI算法已被证明在自动识别和视觉处理方面是有效的。采用人工智能指导CT数据3D重建可减少术前规划工作量。除了AI算法上的升级,操作系统硬件上的升级也为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从国内市场来看,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较晚,2016年我国才进行了首次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此后,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因其植入物定位的准确度及一致性提高、术后疼痛减少、功能较早恢复而受到市场关注。根据数据显示,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在2021年数量达到34台,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成果显着,精准定位技术精度已达到1mm左右,可明显减少透视辐射剂量,提高内植物置入精准度,已成功应用于骨科手术的诊断、治疗及康复过程,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传统的骨科诊疗模式。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