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行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分析2023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自古以来,我国对于农业发展就极为重视。但近年来,农业资源和需求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5%。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数字农业”应运而生。数字农业是将数字化信息作为农业新的生产要素,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新兴农业发展形态,是数字经济范畴下用数字化重组方式对传统产业进行变革和升级的典型应用之一。

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综合和全面的应用。具体来讲,数字农业是指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对农作物从规划、投入、生产,到农产品收获、加工、营销等全过程模拟、监测、判断、预测和建议等,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从社会层面来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8月28日在京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越来越多农民意识到将互联网全面融入到生活、优化升级农业生产模式,农民生产活力的激发和数字农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为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打下了更夯实的基础。

数字农业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纵观全球,发达国家都将发展数字农业作为构筑农业现代化发展产业优势的方向,积极将数字科技与农业发展相融合,推进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农业行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分析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日益重视数字农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明确提出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随着《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的发布,以及2021 年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我国数字农业也日益从顶层规划走向实践落地。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