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我国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仍然是以疾病,特别是急性病救治为中心的体系。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各个环节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相对于疾病诊治,在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环节的投入明显不足,对慢病管理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不够。
在政策持续推动下,近年来,我国老年健康服务工作在各地快速推进,成为新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点突破领域。可以预见,未来大老龄、大健康、大养老的事业发展格局将进一步交织融会,以满足数亿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老龄化需求,探索老龄社会条件下健康中国和活力社会建设的有效路径。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伴随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银发经济”已经到来。老龄化社会正产生新的群体需求和市场供给,未来10年老年人将是消费主体之一,而“60后”正是“银发经济”的主力军。“银发经济”的活跃状态表明,老年人康养需求已从过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医,扩展为现在满足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所以为其量身做好配套服务可形成强大力量。
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中国老年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22.11%;老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2.6%;约10%的老年人有认知功能损害;65岁以上老年人群总痴呆患病率为5.56%,每增加5岁,痴呆的风险就会翻倍,8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痴呆患病率达到40%。2022为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心理健康需求,提升基层老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纵观进入老龄化社会十五年以来的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纵向上,政府和社会对老龄事业以及老年医疗健康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聚焦“老有所医”,一方面对全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出长远制度安排,另一方面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加大资源投入和政策创制力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适老性。在横向上,服务涵盖范围持续拓宽,表现为内容从重视疾病治疗扩展到健康管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医养结合型服务等方面,对象从传统的老年患者或病人向高龄、失能以及一般老年人延伸,空间从城镇拓展到农村地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