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是指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个性化住宿场所。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
民宿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发展,民宿预定来源依然集中在以携程为代表的OTA类和以途家、木鸟为代表的头部垂类平台上,且垂类平台的占比不断攀高,而其他平台订单分散,占比有限。但例如“带着宠物去旅行”等新平台的出现,缺满足了细分市场的需求。另外,寻找生机的旅行社大举介入民宿销售,逐渐成为民宿更加重视的销售渠道。还有传统营销手段如高铁站广告,也开始被民宿采用。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民宿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2023民宿行业市场消费需求
消费者的个性化诉求越来越强,对民宿产品的选择更加挑剔,2021年亲子家庭出游占到了民宿消费市场的30%-40%,情侣和闺蜜占20%-30%。2021年,民宿消费出现一个明显变化,即本地消费市场成为拉动民宿发展的关键力量。2022年民宿市场规模达到受到疫情影响,下降至147亿元,较2021年下降了14.5%。
民宿作为住宿产业重要的一环,未来的发展将逐步开始走向品牌化和集群化,不再是散打原始的模式。住宿与餐饮业态的占比过高,民宿的业态延伸空间大,产业资源的引入将有利于民宿开发多渠道收益,在提升收入的同时提高民宿的抗风险能力。例如文创、实体类的商品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持续与消费者发生关联。这是提升消费者长期价值的有效方式。文旅综合体的建成无法依靠单一主体,而是涉及多方合作,包括: 民宿品牌方、政府、地产商、产业资本、文旅公司等。
民宿行业发展形式分析
随着民宿数量的扩大,民宿消费日益增加,“民宿经济”形态内容愈加丰富。民宿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促使民宿与其有关的产业通过相互融合渗透,使得村民有来自不同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可实现家门口创业的梦想。
城市民宿对本地客源依赖性强,本地化消费反映出消费端“休闲”需求旺盛。随着旅游消费大众化及休闲度假观念的改变,来自本地居民的休闲消费在当地旅游消费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民宿的本地预定占比达到46.1%。从民宿数量排名靠前的成都与重庆的民宿客源来看,两者都对本地客源的依赖性较强,占比分别达到24.5%与30.9%。民宿的本地化消费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费端的“休闲”需求崛起,正在替代“旅游”需求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民宿类型与城市文化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整体形态相对单一,在体验维度的拓展空间小。从民宿类型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是民居占大头,同时各城市也有自己的特色,其中苏州民宿中客栈占比达45%,上海约28%的民宿为别墅,北京各类民宿分布相对均衡,四合院类民宿房源占比达5%。房源类型与住宿体验挂钩。而城市民宿以民居、公寓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