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立法人人可及,闵行区全域化协同推进基层立法联系工作

参与立法人人可及,闵行区全域化协同推进基层立法联系工作

食指与中指伸直,向下轻轻一顿,手语翻译顾丽萍近来经常用到这个“法”字。

在闵行区古美路街道人大代表之家,一场无声的意见征询会正围绕《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草案)》展开。借助手语翻译,立法顾问团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叶必丰与听障居民代表章柏松字斟句酌地探讨着关于某条规定的表述应写成“处理”还是“处罚”。

参与立法人人可及,闵行区全域化协同推进基层立法联系工作

提供手语服务的古美齐心社区助残服务中心将这幅场景上传至社交媒体,网站编辑回忆,“从没看到这么多评论涌入后台,都在询问怎样报名参与。”

放眼闵行全区,类似这样的立法征询常态化渠道共有90余个,除了各类代表联系、政务服务和法治宣传阵地,还有虹桥中央商务区、“大零号湾”科创策源区、浦江郊野公园、在地高校、三甲医院、大型商圈、街镇社区,以及“随申办”App等各类立法征询线上“流量入口”。

“冒热气”的基层意见建议通过专家整合转译,再经由基层立法联系点七宝镇人大这一主渠道提交上级人大,参与立法成为一项人人可及的公共服务。

近日,随着第二批区人大常委会参与立法联系点揭牌运转,闵行区成为全市首个全域化协同推进基层立法联系工作的行政区。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闵行区共有近7.5万人次参与9部法规立法工作,收集建议1473条,提交立法建议1121条,其中包括国家法规建议26条,比起可观数据更值得关注的是建议质量——意见建议被采纳数也呈上升趋势。

普法与立法的双向涌动

不久前,古美路街道接到一位近期来沪定居市民致电询问:“残疾车能停在小区吗?”这个问题让相关工作人员意识到,普法工作不是“一次性”的,尽管《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但还是会有人不熟悉相关法规,不知如何合理表达诉求。

“给予聋哑群体表达的机会与平台,让他们从社区治理受益者变为参与者,亦是一种平等与尊重。”古美路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徐政一说,通过参与立法意见征询了解聋哑群体需求,助力聋哑群体“无障碍”参与立法的“心语行动”就此诞生。街道人大工委组建参与立法专家顾问团时,特地邀请手语老师加入,与法律专家、司法工作者等共同提升立法意见的专业化与科学水平。手语老师提前为工作人员、专家顾问团成员和部分区人大代表培训,根据聋哑群体习惯与需求提前讲解立法意见征询形式……得益于前期各方努力,使得叶必丰与章柏松等人在立法意见征询会上有了“有爱无碍”的交流。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