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观潮丨为什么人们不再喜欢“天涯”了?

海报新闻评论员 张静宁

24年后,天涯社区暂停访问。

海报观潮丨为什么人们不再喜欢“天涯”了?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一路走来,天涯社区经历了从“流量中心”到“无人问津”的变迁,4月1日,天涯社区暂停访问,网络掀起“纪念潮”。5月28日,天涯社区前执行总编宋铮等前员工和资深天涯网友组织了“七天七夜,重启天涯”活动,通过抖音账号进行七天七夜不间断的直播,用以筹集“重启天涯”的相关费用。

直播三天来,数据与关注量都达不到预期水平,这不禁让人发问,为什么现在网友们不再为天涯社区买单了?天涯社区还能否“重启”?这都要从那个网络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说起。

全民话题,天涯制造

1999年,水木清华、西祠胡同、猫扑、天涯相继问世,他们共同开启了中国互联网BBS论坛(指和网络技术有关的网上交流场所)的黄金时代。时代背景,为天涯社区风靡全国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在当时,网络社区为刚刚上网的人们贡献了一个虚拟的公共场域,一个具有开放性、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表达空间,那时,多向传播的特点让网友尝到了“互动”的甜头,于是网络社区变成了很长一段时间内话题制造、流行词语衍生的重要场所,比如“沙发”“马甲”“催更”“斑竹”等沿用至今的词语,都是那时在天涯论坛中被创造出来的。

而内容,则给天涯论坛的“爆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当时天涯社区聚集了很多来自高校、政府、媒体、研究机构和人文领域的高知人群,比如北大历史教授罗新在天涯社区创建的“观天茶社”一度是人文思想领域的“要地”,在这个板块中,意见领袖云集,为那时的不少网友带去了知识,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

表达欲强烈的网络氛围孵化了很多作家和网络名人,盛极一时的《明朝那些事》《鬼吹灯》《盗墓笔记》等一批现象级IP都是那时在天涯社区走出来的。此外,天涯社区也为很多热点社会事件提供了“辩论场”,比如全国影响力较大的“孙志刚案”“朱令案”“重庆钉子户”等讨论都来自天涯,于是才有了“全民话题,天涯制造”的说法。

天涯社区是互联网时代和中国网友的一场双向奔赴,大量年轻人之前从未见过这样强互动的网络交流场所,彼时的天涯社区与那时的网友们“相互成全”,造就了那个时代独有的辉煌。

没能与网友“共此时”的天涯

移动互联网和即时交流工具的兴起,不仅重塑了整个网络的社交生态,也重塑了天涯论坛。天涯论坛的衰落,要从内外两个因素来看。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