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升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级”“打造更具优势的数字产业集群”……在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经济浓墨重彩;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中,数字经济同样是委员们聚焦的内容:高校设立更多的对口专业、建立相关交易平台、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北京商报两会聚焦栏目,邀请来自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界的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龚六堂:
在市属高校增设更多数字经济专业学位
龚六堂直言,数字经济人才缺乏,需要从供给侧进行改革,要培养更多人才,而非引入更多人才。
为此,龚六堂建议,北京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构建数字经济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加强数字经济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人才培养,实现自给。二是培养数字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在高校增设相应数字经济专业学位。
龚六堂还发现,北京数字经济的发展更多地集中于服务业,农业与制造业的数字化程度较低。据此,他建议除了促进农业和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之外,还需保持住服务业的先行优势。“目前北京在服务产业方面的数字人才持续短缺,在新消费、新金融方面的数字经济人才需求尤其旺盛。”龚六堂调查发现,在新消费方面,北京的数字经济人才需求达到17.8%,上海15.5%、深圳8.9%、广州5.9%;在新金融方面,北京的数字经济人才需求达到19.5%,高于上海的15.8%、深圳的9.1%、广州的5.6%。
“所以,要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新消费、新金融方面数字经济人才。”龚六堂建议,应鼓励民营企业投入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数字化升级,现在大量的初等教育培训结构在国家减负政策下正在面临转型,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培训机构转型成为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机构。
市政协委员、百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杰:
研究建立数字经济交易基础设施平台
“目前,政府和企业对经济活动数据的管理缺乏统一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和全链条标准化体系,数据的科学治理与高效利用成为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陈杰表示,“建议研究建立‘数字经济交易基础设施平台’,推动数据资源作为生产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陈杰介绍,数据的科学治理与高效利用仍是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以企业为载体的商业活动产生的海量数据资产,大都仍分散在各类票单证中。同时,各经济参与主体自建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存在“标准不统一、接口不规范、身份账户不一致”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