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调控目标达成 物价仍将“稳”字当头

  国家统计局1月12日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1%,顺利实现年度调控目标。

  展望2023年,专家表示,尽管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依然存在反复,同时国内消费的恢复也可能带来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修复,但从全年看,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望减轻,在落实保供稳价政策背景下,食品价格难见大幅上涨,物价料继续保持总体稳定。

    政策有效 调控目标实现

  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2022年12月,全国CPI环比由降转平,同比涨幅略有扩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由涨转降,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分析,2022年12月,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措并举做好市场保供稳价,物价运行总体平稳。PPI方面,受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影响,PPI环比由涨转降;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低影响,PPI同比降幅收窄。

  同日出炉的2022年全年物价数据显示,在海外通胀“爆表”的背景下,中国物价“稳”的特征极为突出:202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低于3%左右的年度调控目标,也大幅低于发达经济体物价涨幅。

  回顾2022年物价走势,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丁宇佳说,2022年前三季度油价、猪价轮番上涨施压CPI,但在有力有效的保供稳价政策等作用下,CPI同比增速未突破3%,年内高点为9月的2.8%,全年以2.0%的温和水平收官。

  “我国顺利实现了年度调控目标。”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2日说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2022年,我国CPI走势总体平稳,且持续在较低水平运行,这一方面说明我国民生消费品供给保障基础坚实;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保供稳价政策有力有效。

  “2022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着力加强粮食、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着力加强重要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价格调控,我国物价总水平持续平稳运行。”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12日说。

    总体无忧 输入性压力趋弱

  对2023年通胀形势,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平稳”“温和”成为专家观点中的关键词。

  看外部因素,输入性通胀因素对我国物价的影响将有所减弱。一方面,海外央行紧缩货币政策推动通胀总体降温;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供应链运行逐渐回归常态,能源、食品价格中枢有望下移,2023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将呈回落态势。

  “2023年全球通胀中枢大概率较2022年下移,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明显下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