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比黄金更宝贵——专家学者谈2023年中国经济

  辞旧迎新,2023年的经济形势如何?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即日起,本报推出“2023新年展望”系列报道,通过专家、学者的展望和预测,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消费者信心,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复苏将成为发展主基调

  展望2023年,在政策面的支持下,企业盈利将逐步好转,复苏将成为发展主基调,经济增长继续向合理增长区间收敛,全年经济运行将呈先抑后扬、前低后高态势。

  首先,随着防疫防控政策的调整与优化和《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出台,消费需求将有显著提高。积累的“超额储蓄”与压抑的消费意愿将出现明显改善,将共同支撑消费需求的明显修复,进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内生动力。同时,随着居民对就业和收入预期的改善,一些升级类商品如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绿色智能家电等,正处于规模化更新换代的窗口期,其消费需求也将进一步释放。

  其次,在多重政策支持下,投资需求有望保持稳健。受困于地方政府债务率,基建投资增速将从高位有所回落,很难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在政策倾斜和金融支持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有望维持韧性;在供需两端的政策支持下,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都可能在低位企稳并有小幅反弹。整体看,房地产投资的反弹将给经济增长带来增量贡献,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虽然会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但仍将对经济起到支撑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增强,外需可能回落,这将对中国的出口、利用外资、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人民币汇率等带来一定冲击。

  尽管诸多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经济运行还将面临各种挑战,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2023年的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部署,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以及房地产、平台经济等多个维度的政策将共同发力,为2023年的经济复苏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支撑。

  展望未来,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2023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仍需积极作为,保持扩张,并以稳增长、促就业、扩消费为优先方向。财政政策应当积极进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仍需精准有力,总量和结构、数量和价格、利率和汇率等多种政策工具应继续交替运用,尽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疏通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房地产政策应当集中于推出更多的需求端支持政策,各地政府部门仍需要加大相关政策优化落地的节奏和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设置清晰的指导民间资本投资行为的“红绿灯”,减少不确定性,释放经济主体投资兴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