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最聪明的中国学徒们

作者| 宇多田

2022年10月,我曾就博通收购 VMware 写过一篇名叫《半导体吞噬软件的600亿铁证》文章,希望能给人一些启发与借鉴。很多人觉得,海外半导体产业已经到了庞大到需要进行产业整合的阶段,这与国内情况并不匹配。此外,服务器市场有自己的运行特点。

然而,企业级市场都有着极高的相似性。

首先,芯片等硬件公司一定要“比软件公司更重视软件”。这一观点,可以配合《干掉英伟达?》这篇2020年的文章一同咀嚼;

其次,在整个周期芯片处于高位,而软件处于低位的时刻,一定要有所动作

第三,新旧企业交替势在必得,但其缝隙也更长——老的不容易死,新的不容易活。大家还要搅和很长时间。

而看中国市场,这几年来,真正拿捏住时代与产业特点,并付诸以行动的国产芯片公司,的确有但却很少。

最近,在跟业内很多一线人士交流过程中,对2022年消费汽车级自动驾驶市场,有几个很明显的感受(若不认同,一定要私信反驳):

虽然车厂嘴上说“软件定义汽车”,但所谓的“自研”正在消弭,并非像很多人说的正在扩大。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只被实践于两三家新势力内部,没有再多了。

因此,自动驾驶能力的“外包”趋势持续增强。在获知有新势力已将软件部门砍至数十人之后,更佐证了这一观点。大部分车厂意识到,投资和利用特定编外人群,要比“内部生长”性价比高很多。

在“外包”大势、L4无能,辅助驾驶中国市场远未闭合的推动下,2022年宣布融资的L2+公司堪比2018年的L4盛宴(下图)。

曾对汽车供应链有所野心的互联网大厂,逐渐失去声音。很明显大家都清楚原因所在。

无论Tier1,软件算法公司还是芯片,三者没有谁的话语权具有决定意义。因为市场过大,不同主机厂内部形态天差地别。我在上周一篇文章提到过,现在的产业更像处于一种无序的过渡中间态

Tier1有时候像Tier1.5,对零部件并非有100%决策权,给什么用什么来做方案;许多软件公司则被要求在指定的芯片上开发算法;而大势的芯片公司,很多时候也需要向有量产车型经验的L2+方案公司低头。

每个玩家都有一颗做Tier1的心,但每个玩家都不是。在极为独特的中国市场,有野心的年轻企业,所能做的只是在无限趋向于这个目标。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