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范到“网红款”,手编中国结借力“多多新匠造”再启新程

  年味藏起了画水镇。循着沿路的红,才能找到它。

  这是浙江省东阳市的一个小镇,因为承包了无数华人的“新春气氛组”,又被人称作“中国结之乡”。

  “还有那么多单子要发,备好的结不够用了。”近日,穿行于岩下村弯曲的小径,当地手艺人蒋文园说,原以为按往年预估备足了量,谁料今年超出了预期。手编中国结加入“多多新匠造”计划后,她的文园工艺品厂提前“爆单”——

  “年节将至,忙碌才刚刚开始”。

  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生产的“中国结”迎来销售旺季。加入“多多新匠造”计划,通过搭乘数字化快车,传统手工艺产品正在迎来出村进城的大好契机。 谷守勤 摄

  唤醒,“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红绳密密地搭在过道或窗边,阳光挤进了屋。屋子的主人蒋崇军,前几日临时接到了蒋文园的“加单”电话。

  一根红绳,来来回回在钉子间穿梭,一手压圈握实,一手次第缠绕,不多时,一个精致的中国结就已成型。“跟了自己一辈子的手艺。做惯了,也闲不住。”蒋崇军和老伴聊着,没有片刻停下手中的活儿。这边游刃有余编着结,那厢默契地接过成品调整一番。

  “在我们岩下村编中国结的夫妻俩,没有不恩爱的。”蒋文园打趣道。穿绳、拉线,从晨光初照,到落日西沉,画水人悠然编织着当下的日子。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看来,汉语中的“结”,是一个常用词,也是一个关键词。

  从最初的记事之结,到后来的服饰之结、吉祥之结。孔庆东认为,中国结是千百年来日常生活的结晶,“讲究的是一根红绳,贯穿到底,这样才能千缠万绕,环环相扣,就有了‘凝结、团结’之意”。

  中国结,向来是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农村妇女的主要手工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传统的结艺产品走向市场化,成为当地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谷守勤 摄

  每逢重要场合、重大时刻,亦有中国结的出场。如北京冬奥会上,由数字AR技术生成的中国结,凝结在“鸟巢”上空,每一根丝带既独立成结,又互相交织,展现着“中国式浪漫”。

  鲜有人知,中国结并非从来都是“主角”。

  画水一带的农村妇女,旧时盛行用结艺作装饰品,除了中国结,还有土布衫的盘扣、布帐上的帐檐。然而,经历一段特殊时期,中国结几近销声匿迹。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