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没有以前香了 我们的餐桌已被洋猪肉占据 鲜香早已不复当年

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家常便饭,我们的餐桌上总是离不开猪肉,各种猪肉制作的美食,如红烧肉、糖醋排骨、酱肘子等总是让人食指大动,口水直流,可随着年龄的增长,猪肉的味道似乎逐渐变得平淡无味。

有的小伙伴或许会安慰自己,是自己戴上了童年滤镜,把那时难得吃上一回的猪肉味道给美化了,现在则用上了“原相机”,再回头一切都不一样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个可能会让人难过的结论是:实际上并不是大家丢掉了童年滤镜,而是猪肉真的不如以前香了。

1、我们吃的猪肉品种变了

由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多,我国居民对于肉类的需求开始急剧增大,其中需求最迫切的就是猪肉。

猪肉一直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主要的肉类,2020年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人平均的猪肉消费量达到了18.2千克,远超牛羊鸡鸭等其他肉类。

面对急剧增长的猪肉需求,加快出栏时间、加大出栏数量成为各大养殖场的首要目标。

传统土猪大多生长周期较长(约一年出栏),料肉比也更高(简单说就是吃得多长得少),这些缺陷导致其难以满足庞大的猪肉需求。同时,在对于猪肉的选择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不再钟情于肥肉,反倒开始对瘦肉青睐有加。

猪肉没有以前香了 我们的餐桌已被洋猪肉占据 鲜香早已不复当年

因此,早在上个世纪,引进洋猪的计划就已经开始。

为了解决吃肉问题,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引入国外的猪种,现在这些洋品种猪的猪肉已经占据了我国90%的猪肉市场,主要有美国的杜洛克猪,英国的大白猪和丹麦的长白猪三个品种。

2、土猪肉vs洋猪肉

在不少已经步入中年的人——尤其是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的儿时记忆中,餐桌上难得一见的猪肉总是喷香无比。在一块烹饪得当的红烧肉上,总可以看见由细嫩的肉和雪白的脂肪层构成的清晰漂亮的纹理,无需放油,肉块上就能包裹着鲜亮的油光,并散发扑鼻的香气,让人一瞧便口水直流,一口咬下更是入口即化,唇齿留香。

之所以能够呈现如此诱人的品质,关键在于传统土猪的品种大多生长周期较长,吃得多长得还慢,这让它们得以拥有硕大的身躯,存储大量脂肪,肌肉纤维也更为纤细,口感上自然也就更细嫩。

现在占据着我们餐桌的洋猪肉,在细嫩和鲜香上早已不复当年的水平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