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怎么比鞭炮威力还大,我拿降噪耳机测了测

大年三十,小姑带着她的儿子、女儿准时出现在我家里。男孩七八岁大,沉迷 iPad,看动画;女孩三岁左右,精力充沛,喜欢上蹿下跳。此刻,他们都在做着自己擅长的事情——滋哇乱叫。

幸好,我还存有一丝清醒,把降噪耳机从包里翻了出来,放一首金属乐再把音量拉到8格。

手机提示我“耳机音量大”,无所谓了,世界终于“安静”。不对,为什么我还能听到妹妹的尖叫声?降噪耳机在“隔绝”外部声音时,还会区别对待吗?

不怪妹妹,错的是降噪耳机

我借了几个发小的降噪耳机,出门准备试一试。大年三十,小区周边马路上的行车不多,一条路上只有两家店铺还在“叫卖”。

我用 Apple Watch“噪音”功能,测试交通噪音在 65-67 之间,短暂的鸣笛将分贝拉到 70 以上。Bose QuietControl 30(入耳式)降噪级别开到最大后,明显过滤掉发动机声音,留下更多车轮和地表之间尖、涩的摩擦声。

先要搞清楚降噪耳机的原理。核心是“主动降噪”(ANC,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技术。通过耳机上配备的麦克风,收集外界声音,再通过降噪芯片生成与之波形相同、相位相差 180 度(也就是相反)的反向声波,两波相消,实现降噪目的。

主动降噪原理丨图片来源物理书

问题来了。低频声波周期长,波形相对规整;高频声波频率快,声波短,变化不好预测。主动降噪技术对于高频噪音很难快速识别,并生成准确相差 180 度的主动信号去抵消它。对低频噪音的屏蔽效果更好,声音越高频,对其屏蔽效果越差。

这一技术已经发展了半个世纪。20 世纪 50 年代,就有博士递交关于主动降噪的专利。70、80 年代,Bose 和森海塞尔都在研究给飞行员制作专门的降噪耳机。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介于 20Hz-20000Hz 之间。其中,30-150Hz 为低频段,150-500Hz 为中低频段,500-5KHz 为中高频段,5K-16KHz 高频段,5K-20KHz 极高频段。

人声的频率范围是 100Hz 到 8000Hz,绝大部分处于中高频声音。

直升机噪音在频率 250Hz 以下的音量较大,频率超过 250Hz 时,音量有明显下降趋势。大部分低频噪音分布在 10-40Hz 之间,飞机环境中的声音规律,风扇、燃烧室、涡轮、喷流噪声这几类,都属于低频、中低频噪音。所以这是为什么,主动降噪耳机先从这一领域应用起来。

根据测评社区 Woodenear 对 AirPods Pro 2 的降噪能力测试,当 ANC 打开,在中低频段最多可以降掉近 45dB。随着声音频率越高,降噪能力明显削弱。即便今天主流的降噪耳机,在中低频,和高频的表现差距仍旧明显。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