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开年,浪浪山的一只小猪妖火出了圈,在《中国奇谭》这部国漫的第一个单元中,小猪妖踌躇满志,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结果费尽千辛万苦,自己的工作成果却被否定,然后,小猪妖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我想离开浪浪山”。
小猪妖的遭遇,戳中了当代打工人的隐痛,也像极了数据中心里那些鲜为人知,又百抓挠心的困境。
近年来,我们能够在很多论坛、峰会、发布会商听到一些高瞻远瞩、提纲挈领的话,比如“计算力就是生产力”、“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上云用数赋智”等,这些宏观层面的趋势、路线支撑着云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计算集群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在此前的文章中分析过很多。
不过,实际建设过程中,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具体挑战,可能是坐在办公室/研究所,对着PPT指点江山的人很难想象的。
比如西部某高校中计算中心的一个女工作人员曾告诉我,服务器散热主要靠风冷,维持降温会加大送风风力,她们女员工进机房都是没法穿裙子的;机房内的噪音很大,常年负责运维的同事,听力也受到了损害。
这些细节而真实的难题,构成了数据中心必须翻越的浪浪山,否则就会像小猪妖一样疲惫且做无用功,而这些问题,只能从扎根在脚下的土地中来,从与一线人员交流中来。今天我们就结合一些实地见闻来聊一聊,数据中心正在等待翻越哪些山峦。
第一重山:电
谈到数据中心的中美差异,你会想到什么?芯片、架构、软件、产业链?有一个容易被忽略但很重要的因素是:供电。
益企研究院自2018年来实地考察了多个国内云数据中心,发现2 路2U 是国内服务器市场上的主流规格,IDC的服务器市场追踪报告也证实,2018—2021 年,机柜式服务器中2U 规格占据了70%左右。然而,美国市场上,1U反而更受欢迎。
1U和2U究竟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差别?又意味着什么呢?
(中国电子信创云基地(顺义)机房的2U服务器)
我们知道,随着IT设备技术的变化,现代数据中心采用的服务器高度一般为1U或2U,U指的是机架式服务器的厚度,1U是4.45厘米,而早期数据中心的机架式服务器高度一般在3-5U。
U的数字越少,服务器高度越低,单机计算密度越高,1U服务器的计算密度可以达到2U服务器的两倍。然而,东数西算工程中对数据中心集群的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这几个枢纽节点都强调了“高密度”。因为只有密度更高,才能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供给更多的算力,提高土地资源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