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渗透车圈,能否为科技找到新宿主

汽车手机彼此跨界,谁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华为,苹果,小米开始向汽车领域大举进军,既是由于电动汽车领域是未来主赛道,也是因为本身所处的智能手机领域正在逐渐饱和。

全球汽车产业规模大,产值上万亿,市场规模庞大。根据2022年3月的数据预测,到2028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预计将超过3540亿美元,可预见的康庄大道任谁都想早点驶入。

似乎汽车厂商也不甘于被动局面,组织反攻开始造手机造智能手表。吉利入股魅族对标苹果,蔚来成立手机团队,同时蔚来宣布2023年新机亮相。吉利蔚来甚至比亚迪也加入了打造“智能手表”的行业。

实际上,手机和汽车之间并不是互抢生意的局势,而是朝着一个大目标进近。

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的技术不断发展,手机和车机正彼此融合,在智能化和软件生态方面,手机厂商正在大展拳脚,比如苹果的CarPlay,华为的鸿蒙车机系统,正垄断着汽车的大脑,软件定义汽车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而依赖手机为其提供软件优势的智能汽车正在扩大自己的使用场景,开始摆脱最初“钢铁机械”标签,赋予汽车这个出行工具更丰富,全场景的新价值。

小米,苹果和华为其实并不能被定义为手机厂商,手机只是其中的一个强大分支,事实上他们都算是创新型的科技企业。

而且看样子科技巨头们是动真格的造车,无论是首期投入100亿的小米汽车,步入九年征程的苹果造车,还是车企最强“辅助”华为都没有在汽车领域一帆风顺。

01

在唱衰与期待中前行

他们虽然是汽车圈新人身份却不是无名小卒,无论是唱衰还是期待,背后都意味着巨大的压力。

华为选择不造“整车”,而是助力车企造好车。所以华为利用自身科技公司的定位,通过聚焦ICT技术,定位智能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传统汽车所不具备的增量:包括高精地图、芯片、感知硬件(激光雷达等)、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生态服务、云端服务等。

华为造车的布局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零部件供应模式、解决方案集成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