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厂“毕业”后,这些年轻人找到了新的搞钱方式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大概一周前,一条关于“字节女员工转行卖快餐”的消息在某社交平台上火了。

她写到:脱离公司,太快乐了,每天就是买菜、洗菜、切菜、炒菜、打菜、洗碗,再也没日报、周报、月报,述职报告。这种全新的生活获得了1.1万个点赞,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贴子。

字节女员工的困扰,在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中并不少见。

过去10年,互联网公司们用一台手机连接起了消费者的衣食住行,数以万计的程序员们用“996”式的工作,帮助企业家们完成了他们的一个又一个梦想。

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公司一步步变大,头部的几家已经突破了10万人,员工依次排开可以挤满 10 个足球场,一天可以吃掉 150 吨食物。但当人口红利、流量红利消耗殆尽,以规模换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臃肿的巨头们纷纷去肥增瘦。过去一年,人员优化的消息几乎每个月都会传出。以B站为例,2022年仅仅遣散员工费用花了3.4亿现金。

大量的年轻人因为“毕业”重新流入社会,剩下的则在繁琐的PPT修改、人际关系博弈和无限循环的“996”工作模式中身心俱疲。

当大厂的光环不再,年轻人要如何谋生。围绕这个话题,这一次,Tech星球访谈了几位离开大厂做小生意的年轻人,他们或是被大厂裁员,或是主动“出走”,但不再循规蹈矩地“上班”,是他们共同的愿望。

对这些年轻人而言,在增长陷入瓶颈的大厂,工作能带来的价值感、成就感越来越少,人情味也越来越稀薄。而新的一轮大型语言模型AI创业潮,身价没有几个亿根本不可能入局,绝大部分普通人只能仰望。

做自己小生意的“小确幸”,虽然可能堪堪收支平衡,但也是一种捍卫自己生活的方式。

扎进宠物赛道半年,再也不想回到大厂

原来供职于东南地区某手机厂商,产品经理

2018年年底,从国外回国后,我在一家手机公司担任产品经理,之后跳槽到大厂继续做产品经理,为公司核心产品的业务服务。带完几个强度特别高的项目后,身体心灵都出现了问题,我就已经想离职了,只不过当时还没决定好要做什么。

半年前从大厂离职后,我和因宠物结识的朋友一起,在深圳创立了宠物烘焙品牌“哦呜宠物生活馆”。

合伙人一直是自由职业,在创业方面的想法比较多。她先提出尝试下宠物行业。因为我们本身就养宠物,了解这个群体的消费层级,而且做这行又能天天陪自己的小宠物。从我个人角度看,趁年轻,想做就去做。不管成不成功,走出这一步比没有做要强。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