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是价格战,京东到底在焦虑什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刺猬公社,作者|园长,编辑|石灿

2023年3月起,打开京东App,首页上出现的百亿补贴专区红彤彤,明晃晃,几乎让人误以为走进了另外一个电商平台。特别是进入百亿补贴频道之后,用户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经典款”的百亿补贴商品——iPhone、iPad等苹果硬件,就更加让人分不清了。

在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写字楼电梯间,京东“百亿补贴”的广告也借助电梯广告,持续给打工人病毒式洗脑。只是百亿补贴的广告词,需要听上一会儿才能明白到底是哪个平台的。

相比双十一、618之类的电商购物节,“百亿补贴”的优惠力度可能不如电商购物节,但代表着平台之间的价格战已经打响。这是因为,凡是进入京东百亿补贴频道的商品,不论属于京东自营还是POP(入驻京东的第三方卖家),一律要求价格不高于竞品平台上的同款产品,否则将双倍赔付消费者。

因此,购物节可以说是电商平台们联合起来赚消费者的钱,而百亿补贴对于消费者来说才是真划算:几大电商平台,比着拿出更低价格的商品。

京东百亿补贴的精选页面

在人们的原本印象中,京东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最看重的不是“低价”和“补贴”:想买便宜货,别的平台有的是。他们真正看重的,是以京东自营为代表的商品,结合京东物流的服务构成的品质保障。而现在,京东也在进行调整,希望能在价格上也能保证优势。2022年年底的一次京东零售内部会议上,刘强东在三个多小时的讲话中提及了几十次“低价”;CEO徐雷也表示,“今天我们坚定了要做低价,大家意志统一了,以后的改变特别多、特别难,但没办法,(低价)这条路,我们必须走下去。”

刺猬公社判断:京东百亿补贴诞生的核心是京东在上游供给侧产生了焦虑,想要通过下游消费侧京东倒逼供应链改革,由此来激活增长,百亿补贴只是一种手段,而价格战也是表象;京东最在意的不是价格战,重点其实是对供应链侧的活力改造,也就是要激发供应商的活力,通过市场需求倒推上游那些缺乏活力、缺乏安全感、躺着挣钱的供应商做出改变。这个手法按照类似于“半计划经济和半市场经济”逻辑进行推动。

我们进一步判断:抽象来理解百亿补贴这种行为,是对消费需求“定制化”生产,用产品、价格把需求聚拢和整合,主动拉低消费门槛,促使上游出货量会变大。流动增加,需求增加,新的市场行为会激活更多环节运转起来,电商行业只有流动起来才能挣钱。现有舆论虽然总在强调刘强东对利润率和现金流的重视,这也对,不过,他更多地是对整个京东体系负责,利润率和现金流是具体参照物。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