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剑勇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首次提出时间是1956年的一场Dartmouth会议上,经过几轮起伏后,如今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由此,也带来了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年间,在人工智能热潮下涌现出无数AI独角兽。在计算机器视觉赛道上的商汤、旷视、云从、依图吸睛无数,被誉为AI四小龙。同时,身处计算机器视觉赛道上独角兽还有云天励飞、格灵深瞳等。
在资本市场集体低迷,AI独角兽失去光环
需要指出的是,在聚光灯下的AI独角兽们,自我造血能力低,长期处于亏损的局面下,继而需要不断融资,包括各AI独角兽纷纷勇闯资本市场,呈现出AI独角兽扎堆IPO现象。AI四小龙之首的商汤科技募资55.52亿港元;云从科技募资净额为16.27亿元,作为AI芯片独角兽的寒武纪,拟通过定增方式再募资不超过24.7亿元,继续加码芯片项目。格灵深瞳则以39.49元的发行价IPO,募集资金达18.26亿元,总市值为73亿元。
令人惋惜的是,商汤科技相比3.85港元的发行价跌去42%,当前市值为732亿港元(约636亿元人民币),相比高位市值减少超2400亿港元;寒武纪市值相比高位也减少近千亿。而格灵深瞳上市即巅峰,登陆科创板交易当日就遭遇重挫,跌破发行价,到如今的价格为25.33元,相比发行价跌幅为35.8%,当前市值为46.86亿元,相比发行市值减少26亿元。
AI独角兽在资本市场表现,在笔者看来,折射出市场对持续亏损的独角兽担忧。AI技术落地、持续的亏损、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市场也会逐渐趋于理性,回归价值。要知道,人工智能赛道上的玩家们,最终比拼的是技术落地能力,这也是衡量AI实力重要依据。
AI落地场景中,格灵深瞳高度依赖于单一客户
因各界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将有所增加,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于人工智能赛道上的玩家们而言,在过去几年中有收获这一市场红利,营收呈现高速增长格局。作为机器视觉重要玩家之一,格灵深瞳营收同样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AI落地场景,所提供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围绕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三大领域。
2018年至2021年间,营收分别为5196万元、7121万元、2.43亿元、2.93亿元,4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7.99%。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957亿元,同比增长40.8%。不足在于,格灵深瞳客户集中度高,且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智慧金融和城市管理领域。
其中,智慧金融场景来看,2018-2020年,终端客户仅为农业银行,来自农业银行的收入分别为468.68万元、2,373.97万元、4,697.09万元,合计占智慧金融领域所有客户总收入的70.91%。在风险提示中,格灵深瞳表示,在智慧金融领域及商业零售领域规模化落地场景较为单一,客户集中度较高以及收入波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