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如何守护“少年的你”

  涉诉未成年人年龄最小的仅6岁;有未成年人在一个月内进行网络游戏充值逾61万元;隔代抚养的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纠纷明显增加……

  北京互联网法院5月25日发布《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涉诉未成年人呈现出显著的低龄化特点,涉未成年人纠纷主要因充值打赏、网络购物、网络言论等引发,充值打赏类案件的标的额最高。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未成年人网民达1.8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广大未成年人身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被称为新一代“数字原住民”。数字时代,如何加强网络空间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个月内游戏充值61万余元

  白皮书显示,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涉未成年人纠纷中,充值打赏类案件平均标的额最高。其中游戏充值平均2.5万元,直播打赏平均6.2万元,充值打赏类案件标的额10万以上的案件占比,接近该类案件的10%。

  2020年2月至3月疫情期间,17岁的甲某在短短一个月内,通过支付宝账号向某科技公司运营的某游戏软件进行充值,金额高达61万余元。

  在该案中,法院经审理发现,原告甲某已经应系统要求上传真实身份证件进行实名认证,可见被告该科技公司已有能力知晓对方为未成年人,但并未对大额充值行为进行限制。

  “原告账号充值频繁,短时间充值数额大,但被告在账号实名注册为未成年人情况下,未对该账号进行审核和消费限制,也未向其监护人主张追认,继续为未成年人提供大额充值服务,被告对涉案充值行为的发生负有主要过错。”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少年法庭)法官崔璐说:“原告监护人对原告疏于管理,对财产缺乏安全意识,也存在过错”。法院判决该科技公司退还充值款。

  除了大型网络游戏等平台外,休闲益智类小游戏平台也成为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的重要类别,最高充值额达40多万元,“小游戏”引发“大纠纷”“多纠纷”。同时,新型社交平台也影响着未成年人,比如北京互联网法院已受理的连麦交友等新型软件引发的充值打赏纠纷。

  “隔代抚养的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纠纷明显增加,维权能力相对较弱。”白皮书显示,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案件中,11件涉及未成年人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期间发生充值打赏行为,占充值打赏类案件的26.2%。此类群体在诉讼主体确定、案由选择、举证能力方面弱势明显。

  营销号消费未成年人制造“爆款”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互联网法院通报,该院近一年受理的人格权侵权案件同比增长了111%。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