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及其冶炼排放、长期对土壤进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为活动引起的大气沉降、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原因,造成了土壤污染严重。分析认为,我国的土壤污染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不管是从污染程度还是从污染范围来看均是如此。据此估计,我国已有六分之一的农地受到重金属污染,而我国作为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国家,土壤中的污染对人的健康影响非常大,土壤污染问题也已逐步受到重视。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1)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土壤修复的目的在于保持土壤良好条件,进而维持环境的生态平衡与和谐。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不断改善和持续推进,对于土壤修复的技术要求也在持续提升,不但要能修复土壤,而且还要更加绿色、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能充分的实现生态修复。此外,传统的生物、物理、化学方法有着各自的优势,也有所缺陷。随着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要求持续提高,土壤修复技术必然会更加综合化发展,能够结合不同方法的优势,实现技术互补,从而提高实际的修复效果。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要求到2020年土壤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2050年土壤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此后,我国陆续完善土壤修复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
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环境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加上人们对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为降低和避免土壤污染带来的影响,提升环境质量,国家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各项政策,加快土壤修复技术的突破,有效减少土壤污染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