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 基础设施市场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basic facilities),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对新建、扩建项目,特别是远离城市的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更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以便项目建成后尽快发挥效益。

基础设施产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一系列顶层设计相继出台,明确提出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要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各地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广东提出到2025年实现智能算力规模全国第一,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上海启动全球双万兆城市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框架体系2026年基本建成。

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防范安全风险的重要保障。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 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对更好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 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确保“十四五”时期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基础。

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钢铁、水泥、沥青、线缆等材料。下游主要为政府单位,包括道路桥梁、轨道交通、水务、园林绿化等领域的运营主体。上游原材料成本在行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已成为成本中最重要的一项,对行业利润率等相对影响较大,下游需求变化也会影响基础设施的需求。

城市基础设施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维持了现代城市的正常运转、塑造着城市空间形态,也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2022年,中国投资规模继续扩大,突破57万亿元。2022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572138亿元,比2021年增长5.1%。2022年1-12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9.4%,增速连续8个月加快,比2021年大幅提高9.0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3.6%,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0.1%,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9.3%,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3.7%,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8%。2022年以来,围绕着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我国25省市区发布2022年投资规划,总投资额超45万亿元,主要投资方向都在基建、新基建领域。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