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2万亿元
今年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称《计划》)实施最后一年,《计划》实施两年以来,工信部坚持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全面建成。赵志国表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覆盖31个省(区、市)和40个行业,服务企业超过了25万家;工业互联网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166个中类,覆盖工业大类的85%以上。目前,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了1.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5.5%。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两年多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覆盖31个省(区、市)和40个行业,服务企业超过25万家;形成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了8100万台(套)。目前工业互联网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工业大类的85%以上。一季度,工信部发布了5G工厂、工业互联网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等218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应用实践样板,加快数字化转型。
《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多项具体举措。
2023工业互联网市场趋势及前景分析
近5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无到有,关键技术短板攻关陆续取得突破,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主要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包括网络层和设备层。主要工作是解决当前工业生产设备种类繁多、通信协议不统一的现状,为平台提供工业数据连接、转换和数据预处理功能。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三大电信运营商,正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的通信解决方案。——中游包括平台层和软件层。主要是提供类似Windows的操作系统,如树根互联的根云平台、海尔的COSMOPlat、富士康的BEACON、航天科工的航天云网、中国移动的OneNET、阿里的ET工业大脑等。同时,诸如用友网络、东方国信等软件企业,将已有的成熟软件解决方案应用于工业领域。这些互联网企业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基础平台支撑。——下游主要为应用层。如三一重工、海尔电器等制造业企业,依托上述信息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用于一线生产。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加速向实体经济渗透,已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行业的领域发挥极大的赋能效应。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链接,推动形成全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成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依托、重要途径、全新生态。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经从概念普及进入实践深耕阶段,相关技术日渐成熟、产业生态初步形成。自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通过政策引导、工程实施、试点示范、宣传动员等各种方式,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渐从概念走向落地,切实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赋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