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通信服务作为卫星通信其中一个使用率较高的应用,随着卫星通信的商业价值潜力的不断放大以及北斗短报文、卫星物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发展,更多的应急通信服务手段陆续出现,为国家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再次明确提出了要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为集中力量,快速突破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和频轨资源等瓶颈问题。
卫星应急通信系统行业深度分析
先来看看集群对讲系统,这是一种可以独立使用的群组通信系统,不依赖于固定的网络基础设施,很灵活,没有容量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加入到关键任务通讯中。所以当地震,山洪,火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对讲机就成为现场应急通信的首选。如美国的911恐怖袭击后,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对讲机就是进入现场的救援工作人员的必备通信工具。
但是,对讲机只能解决现场人员之间的通信协同问题,在断电,断网的极端情况下,无法解决应急现场与后端指挥中心的通信问题。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救援的效率,应为前端的灾害事故情况不能及时的传送出来,后端的专家组就无法做出正确的研判,以及有效的决策。比如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因为断路,断电,断网,而那时还没有天通卫星,导致救援非常困难。当第一批救援人员进入现场后,已经是几天以后了,错过了黄金救援时间。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有天通通信卫星的保障,现场的情况就可以第一时间传送到后方,我们就可以科学的组织救援物质保障,最大程度的挽救人民生命财产。
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在逐年增加,从市场规模的角度来看,在2019年,我国通信行业市场规模,为682亿元;在2020年时,市场规模在723.亿元,同比提高12.4%,在2021年,我国卫星通信行业的市场规模接近800亿元。
伴随卫星技术发展,能够大幅提升容量并降低单位带宽成本的高通量卫星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同时,低轨道卫星网络系统相对于同步轨道卫星系统,具有更低的传输时延、更低的传输损耗以及更低的制造成本和发射成本,因而,选择布局低轨道高通量卫星网络系统成为近年来商业卫星发展的新赛道,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来,除火山活动以外,地震、森林火灾以及因极端天气引发的暴雨、洪涝、泥石流、雨雪冰冻等各类自然灾害屡屡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在损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同时,也会对受灾区域通信设备造成严重损坏,导致灾区大面积、长时间通信中断,给当地政府部门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带来极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