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煤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

电煤产业发展现状

2022年以来,我国经济稳定恢复性增长,全社会用电需求较快增长,局部电力供应出现偏紧情况。特别是进入夏季,罕见热浪席卷南方多省市,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遭受连续多日的高温,用电需求持续走高,电力高峰供需矛盾凸显。同时,由于来水偏枯,水电出力不足,导致电力保供持续面临较大压力。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2年夏季高峰时段,全国最高负荷同比增长6.4%,创历史新高。由于燃料供应情况较好,迎峰度夏期间一次能源得到保障,煤电机组发挥了顶梁柱作用,煤电非计划停运和出力受阻占比降至历史低位。随着支撑性电源投产和出力情况改善,迎峰度夏顶峰能力较2021年同期提升1.5亿千瓦。

2021年,煤电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电源,以不足50%的装机占比,生产了全国约60%的电量,承担了70%的顶峰任务。为保障我国民生用能和经济社会用能发展需求,煤电将进一步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首先,要保障电煤供应。在煤源落实、铁路运力等方面做好协调,确保中长期合同能够严格执行。提前制定电力用煤保供方案,做好电煤储备。其次,要增加电力稳定供应。加强机组运行维护,保障发电机组有效出力。增加清洁电力供应,促进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低碳能源发电多发满发。再次,要充分发挥电网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电力有序供应前提下,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发挥好火电、储能、多能互补等调节作用,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及消纳。此外,还需继续在需求侧管理方面发力。

发改委印发《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 按照“基准价+浮动价”价格机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保障煤炭电力稳定可靠供应,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特急文件《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工作方案》。

文件明确,电煤中长期合同供应方包括所有在产的煤炭生产企业,需求方包括所有发电、供热用煤企业。鼓励煤炭生产企业和用煤企业直接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确有困难的,煤炭贸易企业可作为中间环节签订合同,但必须在合同中明确煤源企业和用煤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共同签订。对年用煤量不足20万吨、直接签订合同有困难的中小型供暖企业,应由省区市统筹,确定不多于3家国有供热用煤代购定点企业,以地市为单位统一签订和履约。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