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发现740余颗新脉冲星
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FAST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740余颗新脉冲星。因近年来持续产出成果,FAST增加了人类有效探索的宇宙空间范围。近年来,“中国天眼”在快速射电暴起源与物理机制、中性氢宇宙研究、脉冲星搜寻与物理研究、脉冲星测时等方向持续产出成果,大大增加了人类有效探索的宇宙空间范围。
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已跻身于世界航天强国行列,引领了科技发展,彰显了综合国力,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升了大国地位。
航天工程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航天领域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融合了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多领域的前沿技术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国综合实力排名第 11 位的国家级经开区,具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在这里集聚众多全国顶尖的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领域企业。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航天工程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航天工程是强国科学技术综合发展能力的缩影,投入大,周期漫长,因而只有少数国家有力支撑,不过航天应用的溢出效应巨大,能够带动大量产业发展,实现更多技术领域的跨越。
2022年,中国航天高密度发射任务有序实施,任务成功率保持高位。全年完成64次航天发射,发射航天器总质量197.21吨。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53次发射全部成功,并实现128次连续发射成功。
在科学和技术试验领域,2022年,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成功发射,为空间灾害性天气预报提供支持,填补中国太阳探测专用卫星空白。“羲和”“悟空”“慧眼”持续开展探测,取得多项原创科学成果。中国最大离轨帆成功在轨展开,并在国际上首次将离轨帆配置在运载火箭舱段,填补了中国中大型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入轨舱段增阻离轨能力空白。
2022年,中国航天应用深度融入各行各业,服务国计民生。北斗导航服务全球,中星、亚太提供连续服务,空间基础设施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各类应用卫星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航天工程建成了核心设备、化工工艺、非标装备及特种泵阀等专有技术体系,打造了基础研究、试验研发、工业示范、技术集成的一体化创新能力,建立了气化机理实验室和丰富的煤质特性数据库,构建了以机理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