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上海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市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的有关情况。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明显
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出席新闻发布会,并介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四年以来的成效。他表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基本保持稳定,“三增一减”实效明显。
据统计,今年1-10月,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637吨,有害垃圾日分出量2吨,湿垃圾日分出量9391吨,干垃圾日清运量17325吨。对比《条例》实施前(2019年上半年),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分出量分别增长1.8倍、14倍和0.7倍,干垃圾清运量减少15%。居住区和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湿垃圾分出量保持在干湿垃圾总量的35%。从面向市民开展的垃圾分类评价调查结果来看,95%以上的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给予肯定。
王为人表示,上海垃圾分类全程体系基本健全。目前,全市已建成焚烧厂15座、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0座,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达到3.6万吨/日,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5万余个、中转站198个、集散场15个;自今年9月起,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达到43%;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此外,全市规划新增7座湿垃圾集中设施(其中6座已开工建设)。
王为人介绍,预计至“十四五”末,全市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将达到3.8万吨/日,为上海日均约2.6万吨的干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也为协同处理其他固体废物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海:到2025年市民自觉履行分类义务比例达98%
《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三个部分。主要目标方面,明确了五项重点指标: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自觉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比例达到98%;居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6%;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率达到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
工作任务方面,明确了六大工作任务。一是强化社会治理,实现分类实效常态化;二是优化投放环境,推进分类投放便利化;三是推动低碳转型,实现源头分类减量化;四是完善设施设备,达到全程分类系统化;五是健全回收体系,加强生活垃圾利用资源化;六是加强数字赋能,推进监督管理智能化。
垃圾分类(Garbage classification),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