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刚刚过去的兔年春节假期,期盼已久的旅游市场复苏场景如约而至,无论是旅游市场主体还是出行游客均获得感满满,文旅产业终于再现生机。
从元旦和春节假日市场数据来看,在短时间里实现“开门红”,重回增长轨道,显示出旅游业十足而外放的张力。许多人早已按捺不住“出去玩的心”,在旅途通过一张张旅游美照记录心得;从各大旅游平台的数据看,走出家门的游客不仅更会玩了,出行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特征也愈发明显。更多的先行指标也表明,出游意愿、产业景气、企业家信心等一切与旅游有关的指标,正向积极方向回调,这是各方所喜闻乐见的。
当然,机遇永远与挑战并存。过去3年,文旅市场无论是消费观念、主力人群,还是营销渠道、金融政策等均产生变化,不能简单重复过去“人山人海吃红利,千山千水送门票”的老路。如今,反向旅游、错峰旅游及年轻人青睐的“看展式社交”等新潮旅游形式丰富多样,这说明文旅产业要持续复苏,不仅要修复产业生态,还需要重构发展逻辑和商业模式,形成新的价值闭环。
过去3年,坚持挺过来的企业往往与市场变化趋势同频共振,利用新动能构建新服务场景。比如,北京近年来推出的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涵盖自然景观类、人文景观类、文化艺术类、街区园区及夜间经济类、休闲生活类等十大主题,展示了当地文旅产业不同类型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新商品。只要贴近游客、适应市场,面向新需求、聚集新动能,生存土壤及发展基础就会水到渠成。
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空间极大
近来,各类小众景点和充满科技感的旅游产品成为新亮点,旅游行业也正加速探索数字化转型。随着内容化流量和新兴电商平台的崛起,用户的行为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流量无处不在,全面内容化也已经成为旅行行业的共识。
目前抖音、快手和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集聚了大量的用户和用户屏幕时间,与传统OTA和电商平台相比,在技术领域有了明显的方向性差异。前者以视频、图文的形式让用户“沉浸”在平台上,后者以“搜索”、“推荐”等技术让用户“理性”完成行为目标。这些新媒体的“公域”用户,以及“可触达的方法”,给予了旅行行业巨大的运营空间。
大众旅游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从“缺不缺”走向“精不精”,从“美好风景”走向“美好生活”。疫情影响下,传统跟团游比例正在下滑,符合人们旅游新需求的定制游等旅游方式正在快速占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