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慧零售成为行业重要趋势,对电子标签系统(ELS)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迫在眉睫。电子货架标签可取代全球数百亿张纸质标签,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截至2022年底,全球部署的电子货架标签总量为7.88亿个。然而,与电子货架标签市场真正的潜力相比,这仅仅是冰山一角。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ESL市场的分散性。
电子标签是一种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信息传输和交换的智能标签,可以储存、读取、修改和删除数据,具有防伪、防盗、防串货等功能。电子标签由芯片、天线和外壳组成。根据工作频率划分,全球电子标签行业的市场主要由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四个细分市场组成。
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交换。电子标签在我国应用广泛,主要应用在金融支付、零售、工业仓储、医院、药房、服装业、食品、物流等场景。
电子标签行业发展如何?
传统电子标签主要采用不干胶粘贴的形式,由于厚度大、成本高、防盗性差等问题,仅在城市公交一卡通、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等公共领域有所应用。而“RFID烫印标签”可直接印刷在产品包装或产品上,生产成本大大降低。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超市购物可实现“秒速”结账,当购物车推进收银台的瞬间,所有商品价格可被自动感应并记账。
日前,这一技术已被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湖北省科技厅鉴定认为,该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易于包装印刷一体化操作、成本低廉和无污染等特点,对促进物联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电子标签的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标签制造、读写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等环节。
其中,芯片设计和制造是产业链上游,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和资金投入,主要由国外厂商掌握;芯片封装、标签制造和读写设备制造是产业链中游,具有较低的技术门槛和资金投入,主要由国内厂商参与;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是产业链下游,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敏感度,主要由国内外厂商竞争。
近年来,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电子标签和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如《中国射频识别技术政策白皮书》、《欧盟射频识别技术战略路线图》、《美国射频识别技术战略计划》等。这些政策旨在推动电子标签技术的研发和标准化,促进电子标签应用的普及和创新,提升电子标签行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