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在核磁共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技术上不断突破,还在设备研发和临床应用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的核磁共振设备制造商也逐渐崛起,成为国际市场的竞争者。中国核磁共振的发展不仅为医疗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开始量产。目前最新一代的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已经完全达到了医院提出的图像质量要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技师张辉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图像质量不逊色于国际先进的核磁共振仪器生产厂家,但价格比以前大大地降低,医院的医疗检查费也在逐步地降低。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核磁共振设备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显示:
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是利用人体内水分子中的原子核(主要是氢质子)在强磁场中的磁共振信号经重建进行组织或器官成像。区别于X线和CT,核磁共振所获得的图像具有清晰、精细、分辨率高,对比度好,信息量大等特点,对软组织层次显示具有显著优势。
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但生产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开始量产,这是国产替代在医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MRI设备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及零部件生产商,中游为MRI设备的生产与销售,下游则由需求方构成,包括医疗机构体检中心及独立影像中心。
根据产生磁场原理不同,市面上的磁共振系统主要以永磁型和超导型为主。由于医疗需求质量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永磁型工作系统的市场量逐年萎缩,超导型由于其磁场均匀性高、稳定性好、图像质量好等优点,是目前乃至今后磁共振成像系统市场的主流需求。目前行业内主要被国际医疗公司把持,西门子医疗、GE医疗、飞利浦医疗、东芝等跨国公司相继推出医用产品,加快MR逐步走向全球产业化发展道路的步伐,上述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逐步占据领先地位,中国MRI产业则起步较晚。
随着国家政策加大对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国产化的扶持力度,中国MRI技术不断攻坚,国产化进程逐步加速,超导MRI设备成为重要高端医学影像系统之一。超导磁共振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为中国系统厂商提供了与国际品牌竞争中的价格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可以承担购置成本,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很多临床端的应用问题,国产品牌MRI逐步得到国内医院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