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实施方案扩大绿色金融规模 绿色债券发展驶入“快车道”

广东省近日印发的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规模。河南省印发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也指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

碳达峰实施方案扩大绿色金融规模

广东、河南等地相继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碳达峰路线图,提出完善绿色金融等支持政策,绿色保险频频被提及。

广东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提出,支持绿色项目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建立“绿色项目库”并定期开展融资对接,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第三方绿色项目评估认证。

综合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方式,支持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核电和气电等新能源、清洁低碳能源产业发展。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更好应用于国家储备林建设,推广“光伏贷”“林链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推动绿色龙头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

多家险企正在积极丰富绿色保险供给。例如,中国人寿不断增加绿色保险产品服务种类和保障范围。2022年,中国人寿累计为绿色产业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4万亿元,为超4000家企业提供环境责任风险保障。

2023年全国财产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发展绿色保险、气候保险、新能源保险等,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绿色债券发展驶入“快车道”

随着“双碳”战略全面推进,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境内市场发行绿色债券515只,同比增长5.75%,规模达8720.16亿元,同比增长43.35%;截至2022年末,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2.63万亿元,存量规模1.54万亿元。此外,2022年,ESG类债券全市场发行量为5509亿元。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自2015年正式启动以来一直蓬勃发展,2017年、2018年均为发行量第二大国家,占比约为20%,仅次于美国。2021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科学准确地界定了绿色项目的范围,为我国绿色债券发展提供了稳定框架和灵活空间。2022年,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标志着国内统一、国际接轨的中国绿色债券标准正式建立,对推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AK007)